《丹凤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规划年限为2013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2015年;中期为2015年—2020年;远期为2020年—2030年。
(二)规划范围
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丹凤县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2438k㎡。
2. 城市规划区
具体范围为:北至鱼岭水库,东北至龙潭水库以北3.5km,西至棣花镇行政区划西边界,东至龙驹寨镇行政区划东边界,南以南山、商山山顶为界,总面积约200.67k㎡。
3. 中心城区
由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三镇组成。具体范围为:北至北山山脚线,东北至龙潭水库,西至棣花镇行政区划西边界,东至龙驹寨镇行政区划东边界,南至商山森林公园北边界以北0.59公里,远期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4.48 k㎡。
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确定未来县域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两轴、三心、四片区”。
1. “一核”:以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三镇为一体的县域发展极核,是未来丹凤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产业及旅游服务基地。
2. “两轴”:沿312国道发展轴;沿高速公路发展轴。
3. “三心”:是指峦庄镇、武关镇和竹林关镇三个片区中心,通过重点发展这三个镇实现对每个城镇发展片区的辐射带动。
4. “四片区”:核心城镇发展区,中部城镇发展区,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
(二)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将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类型划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工矿型、旅游型、商贸旅游型、商贸型及农贸型。
表3-1 丹凤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名称
|
职能类型
|
主要职能
|
中心
城市
|
龙驹寨镇
|
综合型
|
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以商贸服务为主
|
商镇
|
商丹循环产业基地、城乡统筹示范区,以电子科技、新型材料加工为主,生态文化旅游为辅
|
棣花镇
|
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以人文旅游和现代休闲农业为主
|
竹林关镇
|
商贸旅游型
|
生态宜居示范区,以商贸旅游业为主,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为辅
|
武关镇
|
商贸旅游型
|
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特色农产品、茶叶、中草药种植为辅
|
峦庄镇
|
商贸型
|
以贸易集散为主,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旅游服务为辅
|
铁峪铺镇
|
商贸型
|
以贸易集散为主,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辅
|
土门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主
|
资峪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
|
月日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旅游服务为辅
|
庾岭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种植为主
|
寺坪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
|
蔡川镇
|
工矿型
|
以矿产开采为主,林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为辅
|
花瓶子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为主
|
北赵川镇
|
农贸型
|
以林果业、畜牧业为主
|
桃坪镇
|
旅游型
|
以旅游服务为主,林果业、渔业、食菌类种植为辅
|
(三)城镇等级规模规划
依据丹凤各镇现状规模及其资源禀赋,按照中心城市建设综合协调、重点集镇加快发展、一般镇完善功能的思路,形成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的3级城镇体系。
表3-2 丹凤县域各城镇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
城镇等级
|
城镇名称
|
现状城镇人口(万人)
|
2015年(万人)
|
2030年(万人)
|
中心城市
|
龙驹寨镇
|
4.75
|
6.20
|
9.30
|
商镇
|
1.28
|
2.30
|
3.70
|
棣花镇
|
1.31
|
1.50
|
2.00
|
总计
|
7.34
|
10.00
|
15.00
|
重点镇
|
竹林关镇
|
0.38
|
1.20
|
2.00
|
武关镇
|
0.15
|
0.45
|
0.80
|
峦庄镇
|
0.15
|
0.45
|
0.70
|
一般镇
|
铁峪铺镇
|
0.27
|
0.40-0.50
|
0.40-0.60
|
土门镇
|
0.28
|
资峪镇
|
0.24
|
0.20-0.30
|
0.50-0.60
|
月日镇
|
0.15
|
庾岭镇
|
0.18
|
寺坪镇
|
0.20
|
蔡川镇
|
0.13
|
花瓶子镇
|
0.21
|
0.40-0.50
|
北赵川镇
|
0.13
|
桃坪镇
|
0.12
|
0.10-0.20
|
(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标准
中心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100㎡/人以内;
重点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115㎡/人以内;
一般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130㎡/人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控制。
(五)县域产业发展规划
1、总体思路
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2、产业布局总体框架
丹凤的产业宜以“一核、两轴、两带、五片区”的总体框架展开布局。
(六)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交通发展目标
形成多方式协调的运输体系,提高城市的区域可达性;
推进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优化中心城市内部路网,提高道路服务水平。
2、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
规划西合复线建成后设计能力达70对(客运15对,货运55对),年客运量20万人,货运量30万吨。
2)公路
以312国道、陕沪高速公路为主要骨架,南北两侧网状道路为运输脉络,构建对外交通—县域内部交通—乡镇级支路的综合交通体系。
区域性干线:规划期内加大竹林关——山阳高速公路建设,提升312国道等级至一级,加强中心城市三镇之间的交通联系。
县域内干道:完善县、乡道体系,县道全部建成二级公路,乡道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村级道路实现等级化、标准化。
镇域内道路:实现县乡际镇际公路直通所有行政村,80%以上的自然村公路实现路面硬化。
3)城镇交通设施
规划在龙驹寨镇及三个重点镇竹林关镇、武关镇和峦庄镇新建4个公路养护中心;
规划13个客运站,其中城市客运站3个,分别设于中心城市的龙驹寨镇、商镇及棣花镇;农村客运站10个,除中心城市外每镇1个。
(七)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总体目标
依托丹凤的山水、人文、乡村和现代农业等旅游资源,围绕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生态观光、山水体验、乡村旅游几大发展主题,以建设“西北作家文化艺术基地、西北秦楚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西北会馆文化基地、西北最佳漂流体验地、西北山水生态度假基地”为重点,把丹凤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特色突出和独具魅力的旅游名县,西安都市圈2小时辐射范围内的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丹凤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旅游空间布局
在对整个县域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资源赋存、客源市场、地理交通区位及当地政府的思路等因素,规划提出丹凤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两轴、五基地、三片区”。
“两轴”:人文旅游发展轴;山水生态旅游发展轴。
“五基地”:棣花镇、龙驹寨镇、竹林关镇、武关镇、桃坪镇。
“三片区”:历史文化旅游区、丹北森林旅游区、丹南山水生态旅游区。
三、城市规划区发展指引
(一)空间管制措施
1、禁建区空间管制
禁建区范围依法确定,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行为,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2、限建区空间管制
限建区范围依法或由城乡规划确定,限建区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在限建区范围以内的建设须严格执行规划的有关规定,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随意更改。
3、适建区空间管制
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丹江道河谷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性较低,地质条件较好,是适宜城市进行建设的地区。
4、已建区空间管制
现状规划区宜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调整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不相协调的地区,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二)规划区村庄发展指引
1、村庄分类指引
城郊型:是指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所涉及的村庄,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
拓展型(中心村):指现状人口较多、基础较好、限制条件较少的行政村。提高集聚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规划管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整治型(一般村):指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其发展受限制的村庄;或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以及其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迁入到其它村庄中去的村庄,进行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主的整治工作。
搬迁型:对于现状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较差、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城镇或中心村转移;对于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于居住在山区的贫困村,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大力实施移民搬迁。
2、新农村建设发展策略
节约用地,引导新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加强与完善新农村公共设施,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合理引导农村产业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职能
1. 国家级关天经济区的次核心区、商洛市“一体两翼”城市格局的重要一翼、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的核心区;
2. 西安都市圈2小时辐射范围内的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
3. 区域旅游的重要节点,陕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4. 以中药材、特色林果、养殖产品的精、深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5. 县域发展的综合增长极核。
(二)城市性质
商洛市“一体两翼”的次核心城市,商丹循环产业基地,陕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丹凤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独具陕南风貌的山水园林城市。
其中,龙驹寨城区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商镇城区为:商丹循环产业基地;棣花城区为: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三)城市人口规模
丹凤中心城区人口近期(2015年)为10万人,中期(2020年)为13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四)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期末(2030年)丹凤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4.48k㎡,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6.53㎡\人。
五、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构思与结构
(一)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为:“三位一体,江北优化,江南开发,西进东拓”。
(二)规划结构
1、“三位一体”的中心城区整体规划结构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结构定为:“一带、一轴、两廊、三区、多节点”的串珠式组团结构。
一带:丹江生态休闲带。
一轴:以312国道为主要交通联系轴。
两廊:三区之间的两条沟通南北、显山露水的生态廊道。龙驹寨城区与商镇城区之间文化底蕴深厚,其生态廊道重在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规划将保留古城村、商鞅遗址、古城岭遗址,以凸显其历史人文特色;棣花城区与商镇城区之间重在加强自然生态建设,以减少工业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干扰。
2、龙驹寨城区规划结构——“一带、三轴、多片区、多节点”
一带:丹江生态休闲带。
三轴:两条公共生活轴,一条旅游发展轴。
多片区:居住生活片区、行政片区、商业综合片区、历史文化片区、教育科研片区、工业片区、旅游服务片区、商贸物流片区。
多节点:城市生态绿核、城市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城市生态绿核即西河公园生态绿核和金山公园生态绿核;城市一级中心包括老城商业中心和滨江综合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包括行政办公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居住区级中心是在划分城市居住片区基础上形成的居住区中心,旨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3、商镇城区规划结构——“两轴、五区、多节点”
两轴:分别沿四皓街和德馨路两条镇区主干路形成的公共生活轴,未来将成为组织居民公共生活的主要轴线。
五区:依据功能定位和用地性质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片区,包括居住生活片区、历史文化片区、商贸物流片区、工业片区、旅游服务片区。
多节点:主要指城市生态绿核、城市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城市生态绿核即位于丹江与老君河交汇处的丹江湿地公园生态绿核;城市一级中心包括老城商业中心和滨江综合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包括旅游服务中心、工业服务中心和工业产品展销中心;居住区级中心主要指老城居住片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以及丹江南侧旅游体验区内的居住生活服务中心。
4、棣花城区规划结构—— “一心、一轴、三片区”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
一轴:旅游发展轴——沿商州路串联起居住生活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旅游片区,强化棣花城区的人文特色。
三片区:依据功能定位和用地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旅游服务片区、历史文化片区以及居住生活片区,在居住片区内布置服务于各片区的居住区级中心。
六、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一)居住区开发类型
居住区开发类型分为商品房建设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和移民安置用地三大类。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包括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廉租房建设用地和公共租赁房建设用地三大类;移民安置用地主要用来建设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安置住房。
(二)居住区建设控制指标
根据国家对住房的要求,结合丹凤县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丹凤中心城区商品房建设用地不大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70%,保障性住房与移民安置用地占居住用地面积的30%以上。
(三)居住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2030年)居住用地467.85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31%,人均居住用地31.19㎡。
七、中心城区公共管理服务与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一)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多级辐射,点轴互串”的公共管理服务与商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构。
龙驹寨城区:多心多点,两轴贯穿;商镇城区:两轴四心,分级辐射;棣花城区:两轴穿心,贯穿镇区。
(二)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203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107.77h㎡,占城市建设用地7.44%,人均7.1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173.88h㎡,占城市建设用地12.01%,人均11.59㎡。
规划期末(2030年)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为15.62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8%,人均用地1.04㎡。
规划期末(2030年)文化设施用地总面积为5.58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9%,人均0.37㎡。
规划期末(2030年)教育科研用地63.00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35%,人均用地4.20㎡。
规划期末(2030年)体育用地6.86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7%,人均0.46㎡。
规划期末(2030年)医疗卫生用地9.56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6%,人均用地0.64㎡。
规划期末(2030年)社会福设利用地4.51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1%,人均用地0.30㎡。
规划期末(2030年)文物古迹用地2.55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17%,人均用地0.17㎡。
规划期末(2030年)宗教设施用地0.09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1%,人均用地0.01㎡。
规划期末(2030年)商业用地总面积为128.39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87%,人均用地8.56㎡。
规划期末(2030年)娱乐康体用地总面积为17.16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8%,人均用地1.14㎡。
规划期末(2030年)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总面积为6.36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4% ,人均用地0.42㎡。
八、中心城区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一)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2030年)丹凤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为160.90 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11%,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73㎡。
(二)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2030年)物流仓储用地44.81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9%,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99㎡。
九、中心城区绿地规划
规划期末(2030年)绿地197.67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5%,人均绿地13.18㎡。
1、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103.83h㎡,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17%,人均公共绿地6.92㎡,并加强周边自然生态绿化,强化城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渗透。其中公园绿地的绿地率不低于70%。
规划建立8处城市公园,分别为龙驹寨城区的金山公园、江南公园、丹江公园、西河公园和冠山公园,商镇城区的四皓公园和丹江湿地公园以及棣花城区内的荷塘公园,此外,根据各居住组团内部需求,配置各个居住区级公园绿地。
2、居住区绿地
二类居住用地内绿地率不得低于30%(其中新建二类居住用地不得低于35%)。居住区绿地系统按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三级配置。
3、其他附属绿地
各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不得低于25%,其中医疗卫生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5%,行政办公、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5%,旅游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40%。
4、道路绿地
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主干道绿化面积不小于道路总面积的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