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丹凤要闻 > 正文
丹凤县2014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亮点扫描
时间:2014-10-24 14:34 来源:丹凤信息办 作者:管理员
 

    今年来,丹凤县瞄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目标,进一步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布局, 主动融入“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潮流,打政策牌和民生牌,发挥生态和文化比较优势,突出龙驹寨、商镇、棣花、竹林关“四大重点区域,探索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小城镇建设、精准扶贫、消费市场培育等“五位一体”模式稳步推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加工、现代包装产业、文化旅游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六大板块”特色产业,着眼于统筹城乡全面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

     9月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在建114个,开工率95%,完成投资58.5亿元,占年计划的76.2%;县级重点项目开工在建57个,开工率95%,完成投资47.46亿元,占年计划的79%2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2.04亿元,占年计划的107.18%;前期工作项目完成108个,占年计划的83%

     综合效应凸显:使80%投资倾斜重点区域和民生领域

    丹凤县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发挥“蝴蝶效应”,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梯级推进格局,给出了一张张性价比高、含金量大的成绩单,演绎出精彩纷呈的经济社会“连续剧”。

    成绩一:前期投入1100万,“六大板块”项目显特色。按照“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要求,紧扣商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投入项目前期费用1100余万元,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加工、现代包装产业、文化旅游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六大板块策划特色项目130个。秦岭飞行小镇前期工作加紧进行,钾长石开发、石墨精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成绩二:重点区域投资超过50亿,项目建设亮点多多。坚持各种资源向重点区域集中,在“四大重点区域”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布局项目56个,年度投资54.96亿元,分别占全县项目个数和年度投资的93.3%90.1%。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龙驹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内龙驹山庄、思源学校、商帮文化中心区、丹凤朝阳等十大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商镇统筹城乡示范区华茂牧业年产20万吨高效饲料建成投产,万吨熟肉制品加工项目1.6万平米标准厂房主体建成,正在安装生产设备,预计年底投产;恒大产业园一期项目亿只瓦楞纸包装箱和灰板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商镇移民搬迁二期及配套的县中医院、商邑大道等项目进展良好。

   成绩三:棣花古镇、桃花谷景区顺利开园,丹凤旅游版图增加新看点。依托省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商於古道的开发,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宋金边城、西部花都、平凹文学艺术馆、清风街、千亩荷塘等项目建成,于928日成功开园,“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6.4万人;商山绿道、万湾美丽乡村等项目有序推进。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洲河北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江北新区和老城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有序建设,桃花谷国家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3月底顺利开园,并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由此,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开发,沿沪陕高速和丹江谷底的块状经济带日成雏形,成为丹凤发展的“火车头”。今年来,该区域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利税1.59亿元,分别占全县总产值和利税的80%82.3%

    规划立意高远:承接产业“候鸟西飞”,建设“关天产业新城”

昔日有着“南连吴越、北通秦晋”水旱码头之美誉的丹凤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准确把握东部产业梯度西移的趋势和规律,迎接“候鸟西飞”,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腾飞

按照“五位一体”模式,坚持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四区同建”,精心策划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加工、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六大经济板块”。 加快产业、城镇、人口融合,建设丹凤县关天产业新城”。

     在“六大板块”思路框架内,积极培育“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使“丹凤品牌”、“丹凤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增长点。即:一是做大建材业。扶持陕南最大水泥企业尧柏水泥做好下游产品研发,年产300万吨水泥项目达产达效、余热发电和综合利用项目发挥效益,已成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二是做大肉鸡养殖产业。发挥西北最大农业循环全产业链企业华茂牧业的龙头效应,加快建设万吨熟肉制品加工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三是做精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金字招牌和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开发,促进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打造“秦岭休闲之都”。四是发展包装物流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挥鸿海、荣毅和天元电子企业的配套作用,在高速路出口建设恒大物流产业园项目,建成西北最大的瓦楞纸和灰板纸生产线。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形成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产业链,重现龙驹古寨昔日繁华胜景。六是做特中药材种植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扶贫,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做好核桃、山芋、金银花等品牌打造。

       机制保障有力:聚全县之力合下项目建设“一盘棋”

     丹凤县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全党抓经济、全民抓项目的项目建设工作格局。

 一是集体会诊做决策,书记县长现场把脉解难题。年初,县委书记程诗有、县长郑晓燕分别在竹林关、棣花、商镇、龙驹四大重点区域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89个重点项目,逐项目研究资源承载、建设时限等问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一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不定期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困难矛盾。

二是四大班子领导挂帅,一人一块“责任田”。 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包抓一个重点区域,实行重点区域建设管理处长全权负责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单独考核制,承担同奖同惩捆绑式责任。

三是实行“六个一”包抓,全程跟进“保姆式”服务。27个市级和60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24位县级领导、30个责任单位,从项目的可研立项到建成投产实行全程服务、一包到底。

 四是倒排工期保进度,公开承诺促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倒逼机制,优化各重大项目施工流程,逐一制定出倒排工期进度表,各县级领导将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时间、形象进度等制定出推进时间表,在办公室挂图上墙、随时提醒,在时间节点上严格控制;县级2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做出“优化投资环境服务项目”公开承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五是督查跟进严考核,问责问效保效益。 各重点区域管理处长坚持每周进入项目工地3次以上,督查进度、解决难题;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坚持旬检查、月通报、季评比、年终考核等制度,每月督查议定事项落实、项目推进等情况并下发督查通报,向时间要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双达标”。

     经验可圈可点:倾注真情解难题,共建共荣谋发展

     丹凤县坚持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确保了项目安全着陆和效益发挥。

在融资方面,筹资2亿元成立了县建设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商於古道文化产业发展等3个融资公司;争取国开行陕西分行和省建行贷款1.8亿元、市城市债券1亿元,支持华茂万吨熟食品加工、商邑大道等项目;引进龙桥、陕体等社会资本2.9亿元参与移民搬迁工作;县财政预算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500万元,引导投资结构调整;激活民间投资10亿元,建成恒大、辰州等一批项目。在用地方面,流转土地2000余亩启动棣花之都和“十大农业产业基地”项目;打通 “两房”、互促共荣,鼓励农民进城上楼,节约集约土地资源1000亩。在环境保障方面,推行服务项目建设办事“登记卡”和限时办结制度,向四大重点区域派驻纪检监察和监督检查组,向重点项目派驻法律服务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百日整治”和客商评价股所长等活动,加大客商投诉案件受理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共拘留12人,行政处罚15人。对未开工项目坚持“一项一策”,专题解决立项报批、规划征地、拆迁安置等难题,形成了社会各界综合给力、干群凝心汇智,确保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 供稿 周文治 樊利仁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