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丹凤 > 丹凤旅游 > 历史遗迹 > 正文
丹凤县武关镇喜获省级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荣誉
时间:2025-02-14 17:24 来源:丹凤宣传 作者:丹凤宣传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公布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通知》,丹凤县武关镇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武关镇地处丹凤县城以东35公里,北依少习山,东、南、西三面环绝涧,武关河穿境而过,形成“山环水绕、险阻天成”的天然屏障,素有“三秦要塞”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初名“少习关”,秦统一后更名“武关”,与函谷关、大散关、萧关并称“秦之四塞”。作为连接关中与荆楚的战略要冲,这里曾是楚怀王被囚、刘邦入秦灭楚、李自成屯兵转战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军事地位贯穿千年。武关古为“少习国”,是“习”姓的发源地,是古都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纽带,也是600里商於古道的重要关口,秦楚文化在这里交汇,民族融合在这里演绎。武关镇是毛泽东主席“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批示的发祥地,全国十六省市核桃造林现场会在此召开,并就地勒碑纪念。

武关镇的文化遗产体系融合军事、建筑、民俗等多重维度,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厚重感,武关城遗址现存城墙残段、秦楚分界墙及护城壕遗迹。田家大院是武关文化遗产的核心代表,现存七进院落,青石条铺地、两尺五厚墙体的建筑工艺彰显清代商儒家族的财力与审美。院内百年桂花树香气远播,成为镇内生态与人文交融的象征。此外,关帝庙、火神庙等宗教建筑虽历经重建,仍延续祭祀传统,成为民俗文化载体。“余光返照、石桥古渡、笔山鹿鸣、砚水鱼跃、龙潭古寺、白岩仙迹、莽岭神芝、玉泉串珠”等武关八景闻名遐迩,将山水风光与历史传说结合,虽部分景点尚未开发,但其诗画意境仍吸引文人探访。  

2024年以来,武关镇以“秦楚风韵·胜塞武关”为定位,系统推进武关古城保护开发。在县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田家大院修缮、古街改造、少习山森林防火步道、少习山遗址公园建设等项目,同步改造老街雨污管网及宜居住房,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巩固段湾农文旅三产融合示范园的建设成果,精心打造“武关古寨—民乐采摘—秀美段湾—茶乡毛坪”特色旅游线路,深度挖掘区域文旅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古城保护开发“我来吟诗赋词”座谈会和“千年武关·丹凤朝阳”首届武关历史文化研讨会,正式授牌成立武关历史文化研究院。